頭痛可能我們每個人都經歷過,有時候可能因為睡眠不佳、過度勞累、情緒激動或者是感冒等等都可以引起頭痛,往往頭痛也是被我們忽視的癥狀,頭痛真的不算病么,有一種頭痛被患者形容成“一生中經歷的最嚴重的頭痛、難以忍受的頭痛”,今天我就和大家分享一下頭痛與蛛網膜下腔出血的關系。
我曾經收治過一名患者,蔣某,男,33歲,該患于入院前4小時無明顯誘因出現難以忍受的頭痛,惡心、嘔吐,嘔吐呈非噴射狀,嘔吐物為非咖啡色胃內容物,有頭暈、無視物旋轉,無抽搐及意識障礙,無寒戰(zhàn)及發(fā)熱,現為求系統(tǒng)治療急來我院,門診以“頭痛待查”收入我科。病程中一般狀態(tài)尚可,飲食睡眠尚可,二便如常。入院時查體:體溫36.5℃,脈搏88次/分,呼吸18次/分,血壓140/80mmHg,意識清楚,語言流利,查體合作,記憶力、計算力、定向力及理解力稍差,嗅覺正常。粗測視野無缺損,雙側眼球運動自如,雙側瞳孔等大同圓,直徑約3.0mm,對光反射靈敏,雙眼球無震顫,雙側額紋對稱存在,雙眼閉合好,雙側鼻唇溝對稱,雙耳聽力正常,軟腭上抬有力,咽反射存在,轉頭聳肩有力。伸舌居中,無舌肌萎縮及纖顫,四肢肌力5級,肌張力正常,四肢無萎縮,共濟運動穩(wěn)準。無肢體感覺障礙,四肢腱反射對稱存在,雙側腹壁反射存在。雙側Babinski征為(-),頸向強直可疑陽性,Brudzinski征及Kernig(-)。雙肺呼吸音粗,未聞及明顯干濕羅音,心率88次/分,節(jié)律規(guī)整,各瓣膜聽診區(qū)未聞及雜音,腹平軟,無壓痛,肝脾肋下未觸及,雙下肢無水腫。頭部CT:右側枕葉區(qū)高密度灶,提示蛛網膜下腔出血。經邊會敏主任及科室專家李意義老師查房后,考慮患者可能為動靜脈畸形導致蛛網膜下腔出血。檢查頭部CTA提示:右側枕部動靜脈畸形,供血動脈為右側大腦后動脈、引流至上失狀竇及大腦大靜脈。診斷蛛網膜下腔出血、動靜脈畸形明確,給予止血、預防血管痙攣、減輕腦水腫、營養(yǎng)神經支持對癥治療后,患者病情好轉、血液基本吸收,向患者及家屬交待病情,待病情平穩(wěn)后,建議擇期行血管介入手術治療。出院后我們一直進行追蹤隨訪,患者身體狀態(tài)良好。
蛛網膜下腔出血患者,病后10-14天易出現再次出血,腦血管痙攣后可引起腦實質缺血,引起輕偏癱等局灶性體征,5-14天為遲發(fā)性腦血管痙攣高發(fā)期,是死亡和傷殘的重要原因,應積極預防出血及預防腦血管痙攣。治療期間囑患者絕對臥床,避免情緒激動,保持大便通暢。
蛛網膜下腔出血總體預后較差,其病死率高達45%,存活者易有很高的致殘率。蛛網膜下腔出血預后與病因、出血部位、出血量、有無并發(fā)癥及是否得到適當治療有關。隨著醫(yī)療技術的飛速發(fā)展,在神經血管疾病方面的研究也有了很大的提高,我相信血管介入技術的不斷升華一定會更好的治愈疾病。
微信掃碼預約